Oscar Winner Predictions

颁奖顺序已经被曝光,就按它来预测了:

最佳艺术指导 – Inception
最佳摄影 – True Grit
最佳女配角 – Melissa Leo, The Fighter
最佳动画片 – Toy Story 3
最佳动画短片 – Day & Night
最佳改编剧本 – The Social Network
最佳原创剧本 – The King’s Speech
最佳外语片 – In a Better World
最佳男配角 – Christian Bale, The Fighter
最佳原创音乐 – The King’s Speech
最佳音效混合 – Inception
最佳音效剪辑 – Inception
最佳化妆 – The Way Back
最佳服装设计 – The King’s Speech
最佳纪录短片 – Strangers No More
最佳真人短片 – Na Wewe
最佳纪录片 –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最佳视觉效果 – Inception
最佳电影剪辑 – The Social Network
最佳原创歌曲 – “If I Rise,” 127 Hours
最佳导演 – David Fincher, The Social Network
最佳女主角 – Natalie Portman, Black Swan
最佳男主角 – Colin Firth, The King’s Speech
最佳影片 – The King’s Speech

合计:
The King’s Speech – 5
Inception – 4
The Social Network – 3
The Fighter – 2
127 Hours, Black Swan, Toy Story 3 – 1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08宪章(转载)

首先祝贺刘晓波。一个很好的人,六四后不多决定留在中国的民运人士之一。头脑清楚,敢说,无论坐多少次牢。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在此转一下他提草的08宪章。如果有谁能看出它里面哪点够判11年牢,请告之。

2008年12月10日公布

一、前言

今年是中国立宪百年,《世界人权宣言》公布60周年,“民主墙”诞生30周年,中国政府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0周年。在经历了长期的人权 灾难和艰难曲折的抗争历程之后,觉醒的中国公民日渐清楚地认识到,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民主、共和、宪政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抽 离了这些普世价值和基本政制架构的“现代化”,是剥夺人的权利、腐蚀人性、摧毁人的尊严的灾难过程。21世纪的中国将走向何方,是继续这种威权统治下的“ 现代化”,还是认同普世价值、融入主流文明、建立民主政体?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抉择。

19世纪中期的历史巨变,暴露了中国传统专制制 度的腐朽,揭开了中华大地上“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序幕。洋务运动追求器物层面的进良,甲午战败再 次暴露了体制的过时;戊戌变法触及到制度层面的革新,终因顽固派的残酷镇压而归于失败;辛亥革命在表面上埋葬了延续2000多年的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 一个共和国。囿于当时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条件,共和政体只是昙花一现,专制主义旋即卷土重来。器物模仿和制度更新的失败,推动国人深入到对文化病根的反 思,遂有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因内战频仍和外敌入侵,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被迫中断。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再次开启了宪政历程,然 而国共内战的结果使中国陷入了现代极权主义的深渊。1949年建立的“新中国”,名义上是“人民共和国”,实质上是“党天下”。执政党垄断了所有政治、经 济和社会资源,制造了反右、大跃进、文革、六四、打压民间宗教活动与维权运动等一系列人权灾难,致使数千万人失去生命,国民和国家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 价。

二十世纪后期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摆脱了毛泽东时代的普遍贫困和绝对极权,民间财富和民众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个人的经济 自由和社会权利得到 部分恢复,公民社会开始生长,民间对人权和政治自由的呼声日益高涨。执政者也在进行走向市场化和私有化的经济改革的同时,开始了从拒绝人权到逐渐承认人权 的转变。中国政府于1997年、1998年分别签署了两个重要的国际人权公约,全国人大于2004年通过修宪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今年又承诺制 订和推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但是,这些政治进步迄今为止大多停留在纸面上;有法律而无法治,有宪法而无宪政,仍然是有目共睹的政治现实。执政集团继续 坚持维系威权统治,排拒政治变革,由此导致官场腐败,法治难立,人权不彰,道德沦丧,社会两极分化,经济畸形发展,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遭到双重破坏,公民 的自由、财产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得不到制度化的保障,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积累,不满情绪持续高涨,特别是官民对立激化和群体事件激增,正在显示着灾难性的失控趋势,现行体制的落伍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我们的基本理念

当此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历史关头,有必要反思百年来的现代化历程,重申如下基本理念:

  • 自由:自由是普世价值的核心之所在。言论、出版、信仰、集会、结社、迁徙、罢工和游行示威等权利都是自由的具体体现。自由不昌,则无现代文明可言。
  • 人权:人权不是国家的赐予,而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享有的权利。保障人权,既是政府的首要目标和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基础,也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中国的历次政治灾难都与执政当局对人权的无视密切相关。人是国家的主体,国家服务于人民,政府为人民而存在。
  • 平等:每一个个体的人,不论社会地位、职业、性别、经济状况、种族、肤色、宗教或政治信仰,其人格、尊严、自由都是平等的。必须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落实公民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权利平等的原则。
  • 共和:共和就是“大家共治,和平共生”,就是分权制衡与利益平衡,就是多种利益成分、不同社会集团、多元文化与信仰追求的群体,在平等参与、公平竞争、共同议政的基础上,以和平的方式处理公共事务。
  • 民主:最基本的涵义是主权在民和民选政府。
    民主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人民,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
    (2)政治统治经过人民选择,
    (3)公民享有真正的选举权,各级政府的主要政务官员必须通过定期的竞选产生。
    (4)尊重多数人的决定,同时保护少数人的基本人权。
    一句话,民主使政府成为“民有,民治,民享”的现代公器。
  • 宪政:宪政是通过法律规定和法治来保障宪法确定的公民基本自由和权利的原则,限制并划定政府权力和行为的边界,并提供相应的制度设施。

在中国,帝国皇权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在世界范围内,威权体制也日近黄昏;公民应该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祛除依赖“明君”、“清官”的臣民意识,张扬权利为本、参与为责的公民意识,实践自由,躬行民主,尊奉法治,才是中国的根本出路。

三、我们的基本主张

藉此,我们本着负责任与建设性的公民精神对国家政制、公民权利与社会发展诸方面提出如下具体主张:

  1. 修改宪法:根据前述价值理念修改宪法,删除现行宪法中不符合主权在民原则的条文,使宪法真正成为人权的保证书和公共权力的许可状,成为任何个人、团体和党派不得违反的可以实施的最高法律,为中国民主化奠定法权基础。
  2. 分权制衡:构建分权制衡的现代政府,保证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确立法定行政和责任政府的原则,防止行政权力过分扩张;政府应对纳税人负责;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建立分权与制衡制度,中央权力须由宪法明确界定授权,地方实行充分自治。
  3. 立法民主:各级立法机构由直选产生,立法秉持公平正义原则,实行立法民主。
  4. 司法独立:司法应超越党派、不受任何干预,实行司法独立,保障司法公正;设立宪法法院,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维护宪法权威。尽早撤销严重危害国家法治的各级党的政法委员会,避免公器私用。
  5. 公器公用:实现军队国家化,军人应效忠于宪法,效忠于国家,政党组织应从军队中退出,提高军队职业化水平。包括警察在内的所有公务员应保持政治中立。消除公务员录用的党派歧视,应不分党派平等录用。
  6. 人权保障:切实保障人权,维护人的尊严。设立对最高民意机关负责的人权委员会,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犯人权,尤其要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任何人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传讯、审问、处罚,废除劳动教养制度。
  7. 公职选举:全面推行民主选举制度,落实一人一票的平等选举权。各级行政首长的直接选举应制度化地逐步推行。定期自由竞争选举和公民参选法定公共职务是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
  8. 城乡平等:废除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落实公民一律平等的宪法权利,保障公民的自由迁徙权。
  9. 结社自由:保障公民的结社自由权,将现行的社团登记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开放党禁,以宪法和法律规范政党行为,取消一党垄断执政特权,确立政党活动自由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实现政党政治正常化和法制化。
  10. 集会自由:和平集会、游行、示威和表达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自由,不应受到执政党和政府的非法干预与违宪限制。
  11. 言论自由:落实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学术自由,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制订《新闻法》和《出版法》,开放报禁,废除现行《刑法》中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条款,杜绝以言治罪。
  12. 宗教自由: 保障宗教自由与信仰自由,实行政教分离,宗教信仰活动不受政府干预。审查并撤销限制或剥夺公民宗教自由的行政 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禁止以行政立法管理宗教活动。废除宗教团体(包括宗教活动场所)必经登记始获合法地位的事先许可制度,代之以无须任何审查的 备案制。
  13. 公民教育:取消服务于一党统治、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教育与政治考试,推广以普世价值和公民权利为本的公民教育,确立公民意识,倡导服务社会的公民美德。
  14. 财产保护:确立和保护私有财产权利,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保障创业自由,消除行政垄断;设立对最高民意机关负责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合法有序地展开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归属和责任者;开展新土地运动,推进土地私有化,切实保障公民尤其是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15. 财税改革: 确立民主财政和保障纳税人的权利。建立权责明确的公共财政制度构架和运行机制,建立各级政府合理有效的财政分 权体系;对赋税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以降低税率、简化税制、公平税负。非经社会公共选择过程,民意机关决议,行政部门不得随意加税、开征新税。通过产权改 革,引进多元市场主体和竞争机制,降低金融准入门槛,为发展民间金融创造条件,使金融体系充分发挥活力。
  16. 社会保障: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制,使国民在教育、医疗、养老和就业等方面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17. 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和全人类负责;明确落实国家和各级官员必须为此承担的相应责任;发挥民间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18. 联邦共和: 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参与维持地区和平与发展,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维护香港、澳门的自由制度。在自由民主的前提下,通过平等谈判与合作互动的方式寻 求海峡两岸和解方案。以大智慧探索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可能途径和制度设计,在民主宪政的架构下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19. 转型正义:为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政治迫害的人士及其家属,恢复名誉,给予国家赔偿;释放所有政治犯和良心犯,释放所有因信仰而获罪的人员;成立真相调查委员会,查清历史事件的真相,厘清责任,伸张正义;在此基础上寻求社会和解。

四、结语

中 国作为世界大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和人权理事会的成员,理应为人类和平事业与人权进步做出自身的贡献。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 世界的所有大国里,唯独中国还处在威权主义政治生态中,并由此造成连绵不断的人权灾难和社会危机,束缚了中华民族的自身发展,制约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 种局面必须改变!政治民主化变革不能再拖延下去。

为此,我们本着勇于践行的公民精神,公布《零八宪章》。我们希望所有具有同样危机 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公民,不分朝野,不论身份,求同存异,积 极参与到公民运动中来,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以期早日建成一个自由、民主、宪政的国家,实现国人百余年来锲而不舍的追求与梦想。

发表在 随笔, 转贴 | 留下评论

最近看片回顾

Toy Story 3(玩具总动员3)- A/A+,Pixar最牛之作。影院看了两遍,回家还想看。喜剧效果依然,动作情节精彩,但最重要的是最后感人至深,是动画片感情戏的新高度。估计今年没有哪部片子能撼动它在我年度排名榜首的地位。

Inception(奠基)- A. 象Pixar一样,Nolan也没让我失望。暑期最期待的俩大片都deliver了。梦幻的世界,回味无穷。

Chloe(克洛伊)- B-. 亮点不多,除了后来的一个twist。拉拉戏出现的有些唐突。整体感觉差了点儿什么。

The Last Airbender(最后的气宗)- D. 极烂的影评让我把期待值降到最低,结果达到了。不算历史最差的影片,但的确是不怎么样,除了风景和部分视觉感受。演技不是一般的糟,可对话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体气氛也太严肃了,让人很无奈。还不如给Michael Bay导,至少娱乐性会好很多。

A-Team(天龙特工队)- C. 剧情非常之傻,你脑子不能多想一步,但action到还行。

发表在 随笔 | 2条评论

奥斯卡获奖预测

又一个节日要到咯!

最佳影片
这次的race很有趣。9月份多伦多电影节拉开竞争帷幕后首先被看好的是珍爱在云端,到12月变成拆弹部队,接着金球后阿凡达又短暂的领先,结果PGA再次把天平倾向了拆弹;而无耻混蛋一直以黑马自居,反到有可能后来居上,最后翻盘。我其实感觉阿凡达获胜的机会很小。它除了金球那短暂的辉煌,一直没有能象铁塔尼克或阿甘正传那样把雄厚的票房转成对社会文化的冲击而行成一种你非投我不可的气势,让那两年影评人分别最推崇的洛城机密低俗小说无机可乘。也许还是因为它是科幻片,受些歧视。而另一方面,大家知道critics非常喜欢拆弹部队,Metacritics上18个100,平均分94,等各个影评人协会一颁奖肯定会卷土重来,但因为票房小到如果赢就创历史记录的程度,开始并不看好有什么获胜的希望,基本属于提名就是胜利那类型儿。不曾想好莱坞的众多工会也都为之喝彩,PGA,DGA,WGA,和6项BAFTA奖确立了它最大热门的地位,尤其在制片人协会的胜出一举打破了它低票房就不会赢的概念。虽然最后出了制片拉票和故事真实性的backlash,应该不足以影响结局。如果有意外,无耻混蛋实际最有可能是那搅局的,有票房,有剧本,有个大家都欣赏的导演,还拿了SAG的最佳演员阵容。

Will Win – The Hurt Locker
Should Win – The Hurt Locker(还是我去年最欣赏的,战争片能拍成这样关注个体,刨析人性的不容易)

最佳导演
就算拆弹最终没拿影片,这个也是非Kathryn莫属。

Will Win – Kathryn Bigelow, The Hurt Locker
Should Win – Kathryn Biglow, The Hurt Locker

最佳男主角
Will Win – Jeff Bridges, Crazy Heart
Should Win – Colin Firth, A Single Man (What a heartbreaking performance!)

最佳女主角
Will Win – Sandra Bullock, The Blind Side
Should Win – Carey Mulligan, An Education (成长教育里的最大亮点)

最佳男配角
Will Win – Christoph Waltz, Inglourious Basterds
Should Win – Christoph Waltz, Inglourious Basterds(剧本里突出语句基本都给了这个角色,但他也的确把人物演绝了)

最佳女配角
Will Win – Mo’Nique, Precious
Should Win – Mo’Nique, Precious(挺难抉择的,也很喜欢Anna Kendrick)

四个演员奖都没什么悬念。

最佳改编剧本
Will Win – Up in the Air
Should Win – Up in the Air

最佳原创剧本
Will Win – Inglourious Basterds
Should Win – Inglourious Basterds

单看应该是无耻混蛋胜出,但拆弹也可能会有个mini-sweep,很难抉择.

最佳外语片
Will Win – A Prophet
Should Win – ?(还没有都看)

我知道白丝带是最大热门,但预言者赢了BAFTA,影评也相当,有种预感这里也会胜出。

最佳动画片
Will Win – Up
Should Win – The Princess and the Frog(非常牛的一年,Up和Fantastic Mr. Fox也都很喜欢,但迪斯尼那种经典音乐剧的风格还是让我很着迷)

最佳纪录片
Will Win – The Cove
Should Win – The Cove

最佳记录短片
Will Win – China’s Unnatural Disaster: The Tears of Sichuan Province
Should Win – (还都没有看,但感情上希望天府赢)

最佳剪辑
Will Win – The Hurt Locker
Should Win – The Hurt Locker(拆弹部队里最强的就是剪辑)

最佳摄影
Will Win – The Hurt Locker
Should Win – The Hurt Locker

Avatar的希望也很大。如果这项奖先颁的话可以做为一个风向标。

最佳艺术指导
Will Win – Avatar
Should Win – Avatar

最佳服装设计
Will Win – The Young Victoria
Should Win – Bright Star

最佳化妆
Will Win – Star Trek
Should Win – Star Trek(很奇怪为什么第九区落选,绝对该它赢)

最佳视觉效果
Will Win – Avatar
Should Win – Avatar

最佳原创音乐
Will Win – Avatar
Should Win – Fantastic Mr. Fox

很不确定的一项,Up也很有希望。

最佳原创歌曲
Will Win – "The Weary Heart," Crazy Heart
Should Win – "The Weary Heart," Crazy Heart(最喜欢的还是在云端里的歌儿,可惜没算原创)

最佳音效剪辑
Will Win – The Hurt Locker
Should Win – The Hurt Locker

最佳音效混合
Will Win – Avatar
Should Win – Avatar

感觉两项音效奖会一边儿一个。

最佳动画短片
Will Win – A Matter of Loaf and Death

最佳短片
Will Win – Miracle Fish

发表在 影视 | 8条评论

09网络流行语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今天你偷菜了吗?
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和餐具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曾哥纯爷们!铁血真汉子
信春哥,得永生;信曾哥,不挂科
单身并不难,难的是应付那些千方百计想让你结束单身的人
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
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
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
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着一个lie
这事儿不能说太细
人情债,我肉偿了!
内牛满面
躲猫猫
不差钱
我OUT了

发表在 随笔 | 留下评论

拜年拜年!

王菲宝刀未老,激动无比;
小虎队再聚首,内牛满面;
王金龙丫蛋儿,笑到岔气。

我给大家拜个年好吗?好的。

发表在 随笔 | 3条评论

ukulele小孩儿

他的系列最近在youtube超火,尤其是下边这个: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M4NzM2MjUy/v.swf

发表在 转贴 | 留下评论

奥斯卡提名预测

周二早上宣布提名,该最后预测一番了。

最佳影片
1. The Hurt Locker
2. Avatar
3. Up in the Air
4. Inglourious Basterds
5. Precious: Based on the Novel Push by Sapphire
6. An Education
7. Up
8. A Serious Man
9. District 9
10. Star Trek
其它可能:Invictus, Crazy Heart, A Single Man, The Messenger

拆弹部队和阿凡达是最大热门。按常理本应阿凡达占上风,有破记录的票房,技术实力又雄厚,Cameron也不是新面孔,上次Titanic就席卷11项。可目前一切迹象显示反是拆弹部队领先,赢了制作人工会大奖尤其神奇,很有趣。这俩的竞争会一直到最后。今年改成提名十部片子,变数也增了不少,但前7个板儿上钉钉,就最后三个不确定。

最佳导演
1. Kathryn Bigelow, The Hurt Locker
2. James Cameron, Avatar
3. Quentin Tarantino, Inglourious Basterds
4. Jason Reitman, Up in the Air
5. Lee Daniels, Precious
其它可能:Clint Eastwood, Invictus; Neill Blomkamp, District 9; The Coen Bros, A Serious Man

众人注目的前妻前夫大战,不过没什么悬念,Bigelow基本稳赢。提名上前四位不用担心。

最佳男主角
1. Jeff Bridges, Crazy Heart
2. George Clooney, Up in the Air
3. Colin Firth, A Single Man
4. Jeremy Renner, The Hurt Locker
5. Morgan Freeman, Invictus
其它(很小的)可能:Daniel Day-Lewis, Nine; Michael Stuhlbarg, A Serious Man

最佳女主角
1. Sandra Bullock, The Blind Side
2. Meryl Streep, Julie & Julia
3. Carey Mulligan, An Education
4. Gabourey Sidibe, Precious
5. Helen Mirren, The Last Station
其它可能:Emily Blunt, The Young Victoria; Abbie Cornish, Bright Star

男女主角这两项从提名到最终谁赢感觉都没什么悬念了。

最佳男配角
1. Christoph Waltz, Inglourious Basterds
2. Christopher Plummer, The Last Station
3. Stanley Tucci, The Lovely Bones
4. Christian McKay, Me and Orson Welles
5. Alfred Molina, An Education
其它可能:Anthony Mackie, The Hurt Locker; Woody Harrelson, The Messenger

最佳女配角
1. Mo’Nique, Precious
2. Anna Kendrick, Up in the Air
3. Vera Farmiga, Up in the Air
4. Julianne Moore, A Single Man
5. Samantha Morton, The Messenger
其它可能:Penélope Cruz, Nine; Mélanie Laurent, Inglourious Basterds

这俩虽然谁赢已然确定,提名却乱成一锅粥,谁上谁下我都不会惊奇。

最佳原创剧本
1. Inglourious Basterds
2. The Hurt Locker
3. A Serious Man
4. Up
5. The Hangover
其它可能: (500) Days of Summer, Bright Star, The White Ribbon

基本是6争5。

最佳改编剧本
1. Up in the Air
2. An Education
3. Precious
4. In the Loop
5. District 9
其它可能:Julie & Julia, A Single Man, Invictus

和原创不同,这项选择很多,都不止这八个。

最佳外语片
1. The White Ribbon, Germany
2. An Prophet, France
3. Winter in Wartime, Netherlands
4. The Milk of Sorrow, Peru
5. Ajami, Israel

最佳动画片
1. Up
2. Coraline
3. The Fantastic Mr. Fox
4. The Princess and the Frog
5. Cloudy with a Chance of Meatballs
其它可能:Ponyo

最佳剪辑
1. The Hurt Locker
2. Avatar
3. Up in the Air
4. Inglourious Basterds
5. District 9
其它可能:Precious, Star Trek

最佳摄影
1. The Hurt Locker
2. Inglourious Basterds
3. Avatar
4. The White Ribbon
5. Nine
其它可能:A Serious Man, District 9

最佳艺术指导
1. Nine
2.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
3. Inglourious Basterds
4. Avatar
5. District 9
其它可能:Bright Star,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The Last Station

最佳服装设计
1. Bright Star
2. The Young Victoria
3. Coco Before Channel
4. A Single Man
5. Inglourious Basterds
其它可能:An Education, Nine, Sherlock Holmes

最佳原创音乐
1. Up
2. Avatar
3. The Informant!
4. The Mr. Fantastic Fox
5. A Single Man
其它可能:Sherlock Holmes, Coco Before Channel, Star Trek

最佳原创歌曲
1. "The Weary Kind," Crazy Heart
2. "Almost There," The Princess & the Frog
3. "I See You," Avatar
4. "Cinema Italiano," Nine
5. "(I Want To) Come Home," Everybody’s Fine
其它可能:"All is Love,"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Take It All," Nine

最佳音效混合
1. Avatar
2. The Hurt Locker
3. District 9
4. Star Trek
5. 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
其它可能:Up, Nine

最佳音效剪辑
1. The Hurt Locker
2. Avatar
3. Up
4. District 9
5. Star Trek
其它可能: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

最佳视觉效果
1. Avatar
2. Star Trek
3. 2012
其它可能: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 District 9

最佳化妆
1. District 9
2. Star Trek
3. Imaginarium of Dr. Parnassus
其它可能:The Road

发表在 影视 | 2条评论

Google百度和谷歌的那些事(转载)

作者:virushuo 发表于 2010-01-14 22:01 最后更新于 2010-01-16 21:01
版权声明:可以任意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blog.devep.net/virushuo/2010/01/14/blog56google_blogtinyfool_1_go.html


很久不在这个blog上写和技术无关的东西了,尤其不想写跟业界有关的东西,觉得太空,太忽悠,对别人没价值。但这次,我想写写这5,6年对google和百度的一些观察心得。这里面,这里面存在大量的个人推论,我并不能担保完全正确,请只当作是一次思想的碰撞。

这篇blog主要由我完成,Tinyfool提出了大量修改意见,亦有重要贡献。

1 google,不作恶,信息流动

众所周知,google的目标是"整合全球信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来,这可以看作加快信息流动。信息流动变快是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的。加速,始终是
人类经济活动的主线,快即是价值。从蒸汽时代到现在,每一次让移动速度加快的方式都造成了人类巨大的变化,只不过,在蒸汽和机械的时代,加快的是人和货物
的移动,信息时代加快的是信息的流动。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很多事情不再需要实体物质的流动。比如,我们不再需要人去送一封信,而只需传递一封电子邮件。我们也不那么需要去订阅一份报纸
送上家门,而只需要浏览门户网站。这是信息时代带来的改变。而Google所做的,是继续加快这种信息流动的速度,让人们需要的东西更快的呈现在眼前。

Google始终坚持Pagerank排名,除了惩罚作弊者,并未干预过任何排名。这是因为,信息的正常流动才会加速,加速信息是Google的价
值,也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Google绝对不允许把广告插入到搜索结果中。否则搜索结果质量会下降->用户不满意->搜索量降低->
广告点击降低,最终仍然造成收入下降。(后面我们会讲到百度完全不同的做法)

投放过Adwords的同学会发现,并非价格越高越好,就算单价非常高,如果匹配度很低,广告点击率就会很低。这样Google仍然会降低这种匹配的出现频率。这样就避免了在A在B的搜索结果中投放"我是B"的广告来误导用户。

在这个体系下,有用的东西就是有用的,信息流动会变快,Google会推动这种信息变的更快,没用的东西就是垃圾,会阻碍信息流动,Google就让他变的更慢,直到被放弃。

Don’t be evil
这句口号,可以理解为东欧出生的布林对人生的追求,也可以理解为Google商业利益的准则。因为,越是不作恶,越是让信息有序,正常的流动,给
Google带来的实际利益也就越大。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句作秀的口号,事实上这是商业和个人追求的双重准则。

2 baidu,竞价排名,Google

百度显然看到了搜索的巨大价值,于是挤进了这个市场。我们且不论搜索质量,先看百度的利润来源。

百度同样有右侧广告(类似Adwords)和左侧排名。左侧排名就是所谓的竞价排名,这是百度的"创新"。竞价排名是百度收入的主要来源(注1)。

前面说过,竞价排名会干扰用户搜索体验,这大家都深有体验,某些热门关键词,百度前几页的结果都是竞价结果。那么为什么Google不敢这样做,而百度这样做就赚翻了呢?

昨天我在twitter上说过一句话:"adsense是促使信息有序流动并盈利,竞价排名是破坏信息流动并盈利。也难怪两个公司的人看问题截然不同。"

很多人有体验,如果你的搜索结果比较靠前,百度会有销售来找你做竞价排名,如果不做的话,很快你的搜索结果就骤减。这种"巧合"正好说明了阻碍信息流动也是可以盈利的。换言之,帮助别人照看孩子可以赚钱,威胁别人家孩子来收保护费也可以赚钱。

那么,按照前面的说法,阻碍信息流动的应该会被用户抛弃,在百度这边为什么情况相反呢?

搜索引擎的结果好坏实际很难评价,通常来说,"好10%"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这在这个市场上反复被证实,仅仅让搜索结果比对方好10%,或差
10%,不会对用户体验影响太大。第二梯队中的搜狗,有道,搜索结果未必真的比百度差多少,但无论如何也无法翻身。同样的竞争也发生在了
Google,Bing,Yahoo之间。换言之,搜索引擎产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产品。

在百度起家的年代,Google遭遇了最严重的屏蔽。大家应该都有体验,在大公司内基本无法正常访问Google。我们且不去讨论这种屏蔽的始作俑者是否是百度(无论百度是否加快了这种行为,最终的结果也必然发生)。那几年,又正好是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最快的年代(注2)。大量的新互联网用户直接成为了百度的用户。

搜索引擎市场上,"获得第一批用户"是至关重要的。

比较百度和Google的产品和收购策略,百度通常收购能带来巨大流量的产品,包括hao123,天空软件站等等。而Google收购的通常是具有独特的技术,可产生独特数据的产品,比如Analytics,blogger。

百度的主要企业运营行为是围绕"获得第一批用户"的。这些方法包括:工具条,hao123,和软件下载站合作等等。Google被屏蔽看作这种行为的反向手法,无论是否百度造就的,至少这个结果导致了百度获得了更多的第一批用户。

在一个基本没有竞争对手的市场上,百度可以"挟流量以令诸侯",这时候,他破坏一部分信息正常流动也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因为用户毫无比较。

Google的铁杆用户分为两类。一类是早期用户,这部分用户用过Google,也用过百度。有明确的比较和鉴别能力。他们最终选择了
Google。另外一类是专业用户,他们真的发现百度找不到他们需要的东西。这时候Google对比百度的优势大大增加,到达了用户满意程度的临界点,于
是这部分用户也选择了Google。

在中国互联网上,大部分用户偏重娱乐。这些用户很难分辨Google和百度的区别。甚至他们会觉得百度更好一些,因为百度提供了方便无比的MP3搜索。他们一旦先尝试了百度,那么就会留下,继续成为百度的用户。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3 谷歌做了什么

2006年,Google决定开设中国办公室,并命名为谷歌。这是Google创始以来,最大胆,也是最小心的尝试。他们从来没有过试图进入一个需要过滤某些内容的国家(如前所述,这是阻碍信息流动,同时也背叛了Google的价值观)。

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看到Google的小心翼翼。比如,Google.cn是没有Google
Account的。用户不能注册,也就没有密码,因此也就没有泄密之忧。后来有人嘲笑谷歌音乐可以用各种帐号登录,但就是不能用Google
Account登录。所有需要登录的Google服务都没有进入中国。包括Gmail,Gtalk,Blogger等等等。

Google从进入中国那一天,就给自己设置好了底限。这种底限,就是李开复所说的"总部压力"。

李开复的谷歌,是谷歌,绝不是Google。是一个像百度的外企。

3个字可以来概括谷歌几年的工作:"倒流量"。倒流量的工作由一系列的合作(迅雷,sina,天涯,265)完成。这和Google的传统做法完全
不同,Google几乎不去主动谋求流量,产品质量会解决所有问题。但谷歌必须谋求流量,一个急进,喜欢去大学讲座和写书的职业经理人,不会有创始人那样
的耐心慢慢的守着一个市场。这让谷歌越来越像百度。

众所周知,用和对手一样的手段不可能打倒对手。

谷歌推出的最重量级产品,是谷歌音乐。这显然是看到了百度在MP3搜索上获得的好处,意图获得以娱乐为主的用户。当然,鉴于Google全球的品
牌,这些音乐需要有版权。我不评价这个产品的好坏,但这显然和Google总部习惯格格不入。难道Google不知道去做一个音乐下载产品吗?难道
Google不能去做一个下载站吗?总部不去做,只不过是因为这和价值观不符。

同样的价值观不符,还包括和天涯合作的来吧。之前说过,除了独特的数据,Google不会主动创造内容。以Google的胸怀,可以去索引百度贴吧和知道,并放在结果的显著位置,但没必要自己去模仿一个贴吧出来。这种竞争的水平太低了。

甚至,谷歌把中国访问Google.com的流量"劫持"到了Google.cn,以便提高自己的"占有率"。这件事让很多Google老用户恼火,Zola曾经在某个李开复参与的活动中举手提问,如何才能在中国正常的访问Google.com。

"倒流量"之后,谷歌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这是应该的。不过,新上升的占有率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搜索流量就不得而知了。正如百度搜索和贴吧等产品的比值是个秘密一样。

百度跟在Google后面,而谷歌跟在百度后面。

除了倒流量,谷歌也在"抓收入"。

投放过Adsense的朋友,大概会记得,Adsense的匹配质量越来越差,医疗方面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之前经常有人因为作弊被封掉帐号,后来再也没人说过自己的帐号被封。

我07年的两篇blog提到了这件事:
对不起,这是谷歌,不是google
去掉了blog上的google adsense

这两个特点都不是Google Adsense应有的特性。Google Adsense应该是匹配准,不干扰用户,且提供有用信息。时常读英文内容的人会时常看到Adsense广告的匹配相当精确,时而有点击的必要。

离开了这两个特点,可以把谷歌的广告看作一个大的广告联盟。这和拿了很多小网站的Banner的流量去找广告主谈价本质是一样的。在这种广告销售策略下,不需要匹配,不需要杜绝点击欺诈。最舍得花钱投这种广告的,无非是医疗,美容几类。

这几类是最赚钱的部分。不仅对于谷歌,对于百度,甚至对电视台都是一样的。

关于Adsense的故事,可以看看Tiny这篇文章 :我和Google Adsense那点故事

在这5年中,最常被记者们提起的"谷歌困境"就是"总部压力"。在我列出的这些部分,都已经触及到了Google价值观,所以Google必然不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对比一下2005~2010这5年,Google做了什么,谷歌做了什么。你会看到截然不同的项目。虽然结果看起来似乎都是:"市
场份额增加,收入增加",Google在这几年,砸实了搜索的基础,扩大了搜索的内容来源和范围,把索引伸向了非数字内容,完成了地图/卫星图
/Earth/街景等一系列重要产品,完成了在移动和3G方面的布局。谷歌做了什么呢?音乐,热榜,还有一个抄袭的输入法。

从谷歌存在的那天,我就写过一篇文章,核心意思是:要么把中国当作研发基地,投资,研发,但不运营,要么就干脆去印度开分公司。不幸言中。

4 孙云丰的观点

从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方面考量,都可以看出Google的不作恶,并不是作秀的口号。对于一个靠信息有序化赚钱的公司,必须要不作恶才行。百度正好相反,必须要作恶才行。

Google是幸福的,可以把商业价值建立在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之上。这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很不幸,百度不行。

孙云丰的言论是无法自圆其说的。一方面,他认为Google不是人权斗士,只是个为了利润的市侩分子。另一方面,他又高举社会公平的大旗,宣称百度的道德感。这两者之间有明确的冲突。如果Google只为了利润,那么百度同样不应该有道德可言。

一方面,他宣称自己观点毫无错误,另一方面,他又删掉了自己的文章。有人说删贴未必是他自己的意愿。那么,作为宣称"有道德感"的百度员工,他不应该屈从别人的意见删掉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作为百度高管,不应该允许百度公关去打电话要求别人删贴。

今天有一些百度员工为孙云丰辩护,这些说法同样无法自圆其说。试图证明百度是一家很好的公司,并不能证明孙云丰说的正确。正如纳粹德国有一支很有战
斗力的军队,并不能证明希特勒是正义的。他们甚至自相矛盾,认为孙云丰对竞争对手恶言相对是正确的,其他人骂孙云丰是错。如果孙云丰代表自己骂了一家公
司,该公司的用户有权回击。如果孙云丰代表百度,那他严重的缺乏职业道德。从任何角度,我也得不出百度员工和前员工的那些结论。

当然,我从来也没认为过百度是一家很糟糕的公司,甚至很多次认为百度正在逐渐变成一家有责任感的公司。遗憾的是,从高管到员工,似乎都没和这家公司一样完成这种转变。

不要以为这次事件打击了Google在中国的份额就幸灾乐祸,事实上,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消失了。这和市场份额无关,和宏观形势有关。这个国家温情脉
脉的互联网时代就此结束,就好比IT精英们看不起的那些传统生意人一样,慢慢被兼并,重组,消亡,剩下的那一点,会被扫倒利润微薄的边边角角。就好比,你
家楼下菜市场那个可怜的菜农,守着那一点点收入,还要担心城管。这是这个行业中每个人的悲剧。

Tinyfool说:百度的矛盾在于,Google的成功是他在全世界资本市场受宠的原因,但他们可能无时无刻不想google死掉会更好。在全世界范围内,这是不可能出现的,现在在中国出现了,他们真的会高兴吗?

Google给我们的最大价值,除了信息流动加速,就是信息永存。当我写完这篇blog,发布在我的blog上,按下"发布"之后的几分钟,各种蜘
蛛就会蜂拥而至,把这篇文章复制若干次,存在这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文章即永存。无法被某个组织控制或删除,也无法阻止其流动。公关公司不行,某个国家政府
也不行。孙云丰的言论,和百度其他员工的言论,也将和这篇文章一样,被永存,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热爱Google的原因。

现在,我要按下发布按钮了。

发表在 转贴 | 2条评论

谷歌考虑全面退出中国市场(转载)

歌(Google Inc.)表示正在评估公司中国业务运营的可行性,并可能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因为该公司透露,他们遭受了据信来自中国大陆的重大网络袭击。

谷歌周二在一份博客文章中表达了上述想法。谷歌在博文中称,去年12月中旬,他们侦测到一次来自中国、针对公司基础架构的高技术、有针对性的攻击,这次攻击导致其知识产权被盗。

该博文说,谷歌相信攻击者的目标是进入中国人权活动人士的Gmail账户,但似乎只有两个Gmail账户被进入。

由谷歌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David Drummond)执笔的这篇博文称,这些攻击、攻击所揭示的监视行为,以及在过去一年试图进一步限制网络言论自由的行为使得谷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应该评估中国业务运营的可行性。


姆德写道,公司已经决定不愿再审查我们在Google.cn上的搜索结果,因此,如果可能,公司将在未来几周公司和中国政府讨论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我们能够
在法律框架内运营未经过滤的搜索引擎。我们承认这很可能意味着公司将不得不关闭Google.cn,以及我们在中国的办公室。

谷歌在同意审查其搜索结果的情况下于2006年推出了中文搜索引擎Google.cn。

http://cn.wsj.com/gb/20100113/tec081605.asp

Google英文博客声明全文:

A new approach to China

1/12/2010 03:00:00 PM

Like many other well-known organizations, we face cyber attacks of
varying degrees on a regular basis. In mid-December, we detected a
highly sophisticated and targeted attack on our corporate
infrastructure originating from China that resulted in the thef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rom Google. However, it soon became clear that
what at first appeared to be solely a security incident–albeit a
significant one–was something quite different.

First,
this attack was not just on Google. As part of our investigation we
have discovered that at least twenty other large companies from a wide
range of businesses–including the Internet, finance, technology, media
and chemical sectors–have been similarly targeted. We are currently in
the process of notifying those companies, and we are also working with
the relevant U.S. authorities.

Second, we have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a primary goal of the attackers was accessing the Gmail
accounts of Chinese human rights activists. Based on our investigation
to date we believe their attack did not achieve that objective. Only
two Gmail accounts appear to have been accessed, and that activity was
limited to account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date the account was
created) and subject line, rather than the content of emails themselves.

Third,
as part of this investigation but independent of the attack on Google,
we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 accounts of dozens of U.S.-, China- and
Europe-based Gmail users who are advocates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
appear to have been routinely accessed by third parties. These accounts
have not been accessed through any security breach at Google, but most
likely via phishing scams or malware placed on the users’ computers.

We
have already used information gained from this attack to make
infrastructure and architectural improvements that enhance security for
Google and for our users. In terms of individual users, we would advise
people to deploy reputable anti-virus and anti-spyware programs on
their computers, to install patches for their operating systems and to
update their web browsers. Always be cautious when clicking on links
appearing in instant messages and emails, or when asked to share
personal information like passwords online. You can read more here
about our cyber-security recommendations. People wanting to learn more
about these kinds of attacks can read this U.S. government report (PDF), Nart Villeneuve’s blog and this presentation on the GhostNet spying incident.

We
have taken the unusual step of shar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attacks
with a broad audience not just because of the security and human rights
implications of what we have unearthed, but also because this
information goes to the heart of a much bigger global debate about
freedom of speech.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China’s economic reform
programs and its citizens’ entrepreneurial flair have lifte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Chinese people out of poverty. Indeed, this great nation
is at the heart of much economic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We launched Google.cn in January 2006 in the belief that
the benefits of increased access to information for people in China and
a more open Internet outweighed our discomfort in agreeing to censor
some results. At the time we made clear
that "we will carefully monitor conditions in China, including new laws
and other restrictions on our services. If we determine that we are
unable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utlined we will not hesitate to
reconsider our approach to China."

These attacks and the
surveillance they have uncovered–combined with the attempts over the
past year to further limit free speech on the web–have led us to
conclude that we should review the feasibility of our business
operations in China. We have decided we are no longer willing to
continue censoring our results on Google.cn, and so over the next few
weeks we will be discussing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basis on
which we could operate an unfiltered search engine within the law, if
at all. We recognize that this may well mean having to shut down
Google.cn, and potentially our offices in China.

The decision to
review our business operations in China has been incredibly hard, and
we know that it will have potentially far-reaching consequences. We
want to make clear that this move was driven by our executi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out the knowledge or involvement of our employees in
China who have worked incredibly hard to make Google.cn the success it
is today. We are committed to working responsibly to resolve the very
difficult issues raised.

Posted by David Drummond, SVP, Corporate Development and Chief Legal Officer

发表在 新闻与政治 | 留下评论